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杨金鹏 日照报道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殡葬一条龙4008341834雕版印刷技艺主要包括写样、雕版、印刷与装订四个主要环节,是一种零星散落于民间的艺术生态,深植于民间生活与历史古迹,是百姓精神天地的可视化表达。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孔氏雕版印刷传承人孔祥军,继承孔氏雕版印刷、石刻、木刻、摹拓技艺,曾师承雕版印刷传承人陈义时,殡葬服务一刀、一木、一版,他在雕版印刷这条路上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岁月,多年来用自己的守正创新精神让这项古老技艺焕发生机。
走进孔祥军的工作室,记者看到,架子上整齐排列着一块块惟妙惟肖的雕版,桌案上摆放着刻印工具和染料。工作室里的画作,殡仪馆既有成品,也有拓本,繁而不乱,精致立体的木刻散发着浓厚的古韵气息,其中不乏带有日照本土民俗气息的典例:《迎日祈福》蕴含先人追求光明,向往美好、祈求幸福的愿望;《龙山之秀》展现了远古先民的生活场景,丧葬一条龙表达文化自信、伟大复兴和人类智慧与文明的轨迹……
李圆、边灵飞 摄
李圆、边灵飞 摄
见到孔祥军时,他正全神贯注为一幅孔子像雕版,右手握单刀,左手大拇指抵着刀刃边缘,刀尖在木板上自如游走,足见技艺高超。不一会儿,白事公司一个“孔子全身像”梯形轮廓便在他的刻刀下凸起。随后经过逐一雕刻点、钩、撇、捺等笔画,细刻画面线条,精雕细琢,雕版基本完成。“这步称‘挑刀’,最后剔除板内余木,经打磨、整理,丧葬服务公司方可着色。”孔祥军说。
李圆、边灵飞 摄
谈到雕版印刷的制版时,孔祥军告诉记者,制版一般选用北方特有的树种棠梨木等,这类木纹路是横向的或者错乱的,木质致密、硬度高,且易保存。说话间,殡葬礼仪服务到了印刷这一步,只见孔祥军把雕刻的字体以毛刷染墨,将宣纸平铺于拓片中,等待晾干后揭纸,装订成书。
孔氏雕版印刷的作品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年画、对联、人像等,涵盖了传统文化经典、家谱、历史人物画像、书画作品等。如今,单色、多色、套色的雕版印刷对孔氏雕版来说已然是熟能生巧,他融合了雕版印刷南北的技艺精髓,形成了刻板严谨流畅、选色精心搭配、用纸准确把握湿度的创作方式,作品层次感强,呈现韵味隽永的艺术风格。
传统文化需要整合创意、运营等市场要素,不能把雕版变成一个单纯的文化符号。如何将雕版印刷积极与时代结合,让文化技艺具备“时代生命”,是孔祥军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在他的努力下,别出心裁设计了一批迎合现代受众群体和消费市场的雕版衍生工艺品,由他设计制作的国礼琴桌、贵妃箱、官箱等木作已提请外观设计专利,作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贴近大众,吸引了不少外地客户上门拜访。
据了解,除了雕版印刷技艺,孔祥军还致力于传统老雕版修复印刷、哲学、艺术收藏、文物古迹的研究与传播。他的工作室“大观书院”为广大艺术家们提供一个艺术交流的平台,以此来推动当代艺术空间的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定期进行作品展览、学术研讨活动,彰显各类非遗作品在当代的人文精神。
在非遗文化的传播中,孔祥军经常带着自己的作品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不久前,为响应日照非遗清风展,突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孔祥军以其特有的审美和刻版手法,打造了日照非遗十二廉,画面中的人物神态活灵活现,构图线条流畅细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下一步,我将积极参与非遗传承、非遗文创、手作创新的应用中,完成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城市文化空间的目标,为日照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孔祥军说。透过一件作品讲述一件故事,出自孔祥军手下的不仅是雕版作品,还有儒家文化对当代的价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文脉。千年技艺精湛,薪火永相继,雕版印刷在传承人的世代坚守中仍书写着崭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