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视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2月11日消息(记者王洪旭 实习生殷天舒)2月11日上午,海南省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器官捐献协调员、海南医学院师生等人员在海南医学院举行捐献者徐立军遗体告别仪式,一起缅怀捐献遗体义举。
2月11日上午,海南省红十字会、海南医学院举行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徐立军告别仪式,向徐立军献花。记者王洪旭摄
2月10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以《续写人间大爱!40岁男子病逝 捐献全部大器官可救7人》为题,报道了来自黑龙江省海林市的徐立军因病去世,捐献全部大器官救7人,捐献遗体给海南医学院供医学研究的事迹。网友们纷纷对捐献者表示感谢、致敬。感谢他拯救了多个家庭!今后,捐献者徐立军将成为医学生们的“无言良师”,为海南医学事业发展做贡献。
志愿者和师生献花 缅怀“无言良师”
11日上午10点半,在轻轻的音乐声中,来自海南省红十字会、海南医学院的志愿者、师生等一起向遗体捐献者徐立军献花,缅怀他的无私大爱。
恩格斯曾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遗体捐献者用他们的躯体,让学生们掌握人体基本知识,他们安静地躺着,虽然不说话却让学生们感受救死扶伤的深刻内涵,被学生们尊称“无言良师”,又被医学界称为“大体老师。”
海南医学院师生向捐献者献花。记者王洪旭摄
“他捐献遗体成为我们的‘大体老师’,我非常感恩和感动,参加告别仪式就是想来缅怀一下他。”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大一学生王梦轩说,告别活动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作为一名医学生,他大一上过解剖课,从大体老师身上了解到了人体、器官和组织,增加了很多医学知识。
2月11日上午,海南省红十字会、海南医学院举行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徐立军告别仪式。记者王洪旭摄
“我们学习的知识,很多都是大体老师奉献的,我们临床医学、检验、护理等专业的学生都非常感谢他们。”王梦轩说,有他们的奉献,医学生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医学本领;有了他们的捐献,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救治;有了他们的支持,医学事业才会越走越远。
男子病逝捐献器官和遗体 将大爱留在海南
这是一个特殊的告别仪式,徐立军的哥哥不能赶到海南。海南省器官捐献协调员宋志安与徐立军的哥哥视频通话,让家属们通过视频看到了弟弟的告别仪式。
告别仪式后,哥哥徐铁军接受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他说,为弟弟捐献器官和遗体的事情感到骄傲,弟弟是一个善良、朴实,不善言谈的人。生前就做了器官捐献登记,如今完成了弟弟的遗愿。
告别仪式后,徐立军的哥哥通过视频,接受记者采访,讲述弟弟生前故事。记者王洪旭摄
徐铁军说:“弟弟是我从小带大的,弟弟从小不跟人吵架、打架;他是一个厨师,不管去哪里打工,老板都喜欢他,他的手艺很好,顾客也喜欢吃他做的菜。”
生前,徐立军在三亚一家饭店做厨师,春节前后两次生病住院。2月5日,饭店老板到住所看望出院后的徐立军时,发现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将其送医救治,医生诊断为脑出血,病情危重。
2月10日中午1点,徐立军因病不治离世,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捐献全部大器官(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角膜和遗体,至少救了5名终末期患者的生命,至少让2名患者重见光明。同时,遗体捐献给海南医学院供医学研究和教学。
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林老师表示,一个医学生在行医之前,要通过5年的系统学习,其中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学的支柱学科,人体解剖学又离不开“大体老师”,徐先生捐献遗体后将成为“大体老师”,对医学教学和医学科研帮助很大,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
生命摆渡 一个生命结束让另一个生命新生
“如果一个生命结束能让另一个生命新生,实现生命摆渡,也是生命的一种延续。”海南省器官捐献协调员宋志安说。
器官捐献协调员,就像是生命摆渡人,让更多这样的生命延续。2022年以来,宋志安参与了多起器官捐献协调工作,让多个患者重获新生。
2月11日上午,海南省红十字会、海南医学院举行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徐立军告别仪式。记者王洪旭摄
“我们会先核实病人的身份,从各方面联系到家属,并征求家人的意愿。”宋志安说,爱心捐献者徐立军是一个人在海南打工,经查询他生前已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管理系统做了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其家属也比较开明,同意了完成徐立军生前愿望,因此捐献过程比较顺利。
海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向捐献者献花。记者王洪旭摄
据宋志安介绍,徐立军是海南省2022年第11例器官捐献者,也是海南省第一例生前登记器官捐献并最终实现捐献的志愿者。
海南省红十字会捐赠管理处副处长周庆华表示,目前海南省已登记器官捐献志愿者19300余人,每天的数字都在增加,说明目前海南群众对国家器官捐献政策了解更广泛,支持也越来越多,这是好的趋势。
“这几年工作下来,见了太多的生生死死,有很多生命的消逝后,通过器官捐献延续生命,传递爱心。”宋志安说,多年来,他接触过很多器官捐献志愿者,有的捐献者选择默默捐献,不让大家知道;从捐献协调员的角度,器官捐献让一个生命新生,是建立在逝者家属的悲痛之上,而且这个悲痛只能由逝者家属默默承受,因此十分感激捐献者,也感谢捐献者家属,是他们的捐献和支持,让生命延续,让爱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