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巴金,泪满襟 沪上各界人士近万人送别巴金(图)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31 19:04

各界人士前来送别巴老。

一位小学生手持红玫瑰送别巴金。

一位读者朗诵自创的纪念巴金的诗歌。

成都的乡亲打出横幅为巴老送别。

别巴金,殡葬一条龙4008341834泪满襟

   “历经百年雾雨电,而今泪洒家春秋”,洁白的花环缀满大厅,一幅幅挽联饱含深情,黑纱点缀的老人遗像颇具神采……10月24日下午,文学巨匠巴金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内举行,沪上各界人士近万人在此含泪送别了巴老。在巴老生前最爱的《悲怆》交响曲中,殡葬服务在千名亲友的眼泪中,巴老永远离开了我们。据记者了解,巴老遗体火化后,骨灰将和爱妻萧珊的骨灰一起暂存家中,待有关方面商定后再做处理。目前家人们希望能够按照巴老的遗愿,将骨灰与萧珊的骨灰一起撒向大海。

  11时30分,龙华殡仪馆门前的人越聚越多,殡仪馆一个中年男子拖着行李走过来,掏出一叠文稿,大声念起来,“巴老,我是您的一名普通读者,我来看您来了……”说着说着,这名男子已经泣不成声。记者询问得知,丧葬一条龙这名男子来自宁夏,特地赶来希望能看巴老最后一眼。12时50分,有关方面决定允许普通读者进入殡仪馆。13时30分,从巴金老家四川成都赶来的追悼团一行23人也赶到了现场,他们排成一排,默默展开了蓝色的长条幅,“巴老走好,白事公司家乡人民想念您!”14时05分,等待吊唁巴老的群众被允许进入遗体告别仪式大厅。吊唁的队伍徐徐向大厅移动,记者距离巴老越来越近。“看到巴老了”,大厅正中央悬挂的巴老遗像里,老人侧身遥望远方,脸上露着欣慰的笑容。红玫瑰是巴老最爱的花,一个由101朵红玫瑰制作而成的心形花盘就放在巴老的灵柩前侧,丧葬服务公司正对着前来吊唁的人们,“我来到上海看到巴老的第一眼,却已经是最后一眼,”想到这里,记者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本报特约记者 杨新会(本报上海10月24日电)

巴金昨晚“回家”

    离家7年的巴金,10月24日晚8时许,在亲人的迎接下“回家”。

  庭院内,殡葬礼仪服务一路飘着玫瑰的芳香,仿佛也在迎接热爱它们的主人。从1998年住院以后,巴金就再也没有能够回到他居住了40余年的家。他多么想他的家,这里有他至爱的亲人,有他工作了一辈子的书桌,有他珍爱的书籍……一方红色绸缎下,巴金悄无声息地“躺”在骨灰盒内。他被安放在底层的客厅里。这里,是他会友的地方,曾经落满他开朗的笑声。客厅内陈设依旧。墙上,依旧挂着他喜欢的在火红般的鲜花丛中的那张照片,他笑得是那样开怀,那样灿烂。家,多么温馨,多么亲切。巴老,您在这里,一定会安心、舒坦。您休息吧。                                           赵兰英

我希望避开名利

———讲真话大师巴金生前部分文字辑录

   “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1986年,巴金(原名李尧棠)在其积7年之力的煌煌巨著《随想录》的序言中写道。19年后,这位“20世纪的良知符号”终于完成了他这最后一个心愿,而他一个人的离去也被认为是一个时代的终结。现辑录这位老人生前部分文字,让我们通过这些语言,一起回忆这个讲真话的一代文学大师,这位享誉世界的文坛泰斗。

  ■晚年自励

  人老了,来日无多,时间可贵,偏偏有人在这个时候麻烦你,干扰你,让你做买空卖空的“名人”,我实在痛苦……我常常不愿伤人,结果只有委屈自己……各种各样的人来找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为了应付这些人,我痛苦不堪。医生要我休息,我希望隐姓埋名,避开名利,不做盗名欺世的骗子。

  ■讲真话

  真话毕竟是存在的。讲真话也不难。我想起了安徒生的有名的童话《皇帝的新衣》。大家都说:“皇帝陛下的新衣真漂亮”。只有一个小孩子讲出真话来:“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

  ■关于母亲

  使我认识“爱”字的是她。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的世界的核心。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      晓南

新版 《 随想录 》 近日面世  

  10月20日,新版的巴金著作《随想录》在北京面世。《随想录》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引发了一场历史回顾与反思的热潮,使“讲真话”成为全社会奉行与呼唤的人格品质。在巴金先生离开人世这个不平凡的时刻,阅读这部被认为凝聚了巴金伟大精神的经典作品,成为人们追忆巴金的一个重要活动。闵捷  

巴金手稿在京公展  

  12种巴金先生亲笔手稿10月21日起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永远的巴金———巴金生平著述展”上公开展出,同时展出的还包括巴金收藏的其他作家手稿5种以及巴金先生著作和翻译的印刷书籍70余种。据悉,这次展出的手稿是《家》、《春》、《秋》、《雾》、《雨》、《电》、《憩园》、《寒夜》、《随想录》等12种。丁肇文  

成都将建巴金文化博物馆  

  成都市文化局日前透露,该局将有计划地整合有关巴金文化资源,建设一个巴金文化博物馆。

  成都百花潭公园内以《家》的主人公觉慧的“慧”字命名的慧园,将成为巴金文化博物馆的馆址。据了解,成都市文化局正在策划一个“迎巴老回家”的活动,将把巴老的部分遗物从上海迎回成都,安放在慧园。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