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宋美龄在梦中去世,隔天清晨,遗体被裹在羊毛毯里抬上灵车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09 06:31

原创 2003年宋美龄在梦中去世,隔天清晨,遗体被裹在羊毛毯里抬上灵车

2025-01-21 11:00

发布于:天津市

宋美龄作为影响并见证了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争议女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始于嫁给蒋介石,自此两人的命运牢牢绑系在一起,功过成败都密切联结,之后的岁月里,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也成为那个时代最有权势的女人。

勃勃野心滋生她对权势的渴望,与军阀的婚姻,则为她搭建了政治舞台,在近半个世纪,宋美龄都作为一种政治符号,陪伴在蒋介石身侧。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也淡出台湾政坛,隐居美国,晚年仍关注台湾政局,却无力挽救大厦将倾的蒋家王朝。

在身边亲人接连逝去,宋美龄跨越三个世纪的漫长人生也走至尽头。

蒋宋联姻:一场各取所需的政治行动

宋美龄自幼留美,早在她归国前,大姐宋霭龄、二姐宋庆龄就已先后出嫁,宋霭龄牵手“财神爷”,嫁给了大财阀孔祥熙,宋庆龄则嫁给了革命领袖孙中山,也正因如此显赫的家庭背景,更让宋家唯一待字闺中的宋小妹的婚姻大事为世人所瞩目。

1922年12月,在一场晚会上,25岁的宋美龄与35岁的蒋介石初遇。

此时的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充其量只算是二三流人物,宋美龄自然也不会对一位无名小卒倾注多少注意力。

直到蒋介石逐渐发迹,终于吸引了宋美龄的目光。

宋美龄曾说:

“如果不能嫁给心爱的人,那就嫁给名利!”

正是秉着这种婚姻理念,在左右摇摆后,宋美龄挥剑斩情丝,毅然放弃了恋人刘纪文,选择了蒋介石。

惯会审时度势的宋霭龄在妹妹的这场爱情天秤中,也为蒋介石那一盘加了不少砝码。

她认为在未来的新格局中,蒋介石会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如果妹妹嫁给他,那么前途将无可限量。

把宝押在蒋介石身上的宋霭龄力排众议,极力撺掇蒋宋联姻,与蒋介石联手,采取逐个击破的战术,让宋家上下都同意了这门婚事。

对蒋介石来说,宋家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宋家每个人都是一笔无形的政治财富,宋霭龄给孙中山当过秘书,掌握孙中山的许多秘密和人脉资源,宋庆龄更是孙中山的夫人。

娶宋美龄为妻,政治上,蒋介石离孙中山这位最高领袖更近一步,经济上,同宋子文这位在英美上流社会都颇具人脉的金融专家沾亲带故。

而宋美龄也能通过这桩婚姻得到她想要的名利地位,这场婚事对双方都是双赢,于是蒋介石和宋美龄顺理成章地结合了。

蒋宋联姻,有人欢喜有人愁,宋庆龄自始至终都坚决反对妹妹嫁给蒋介石。

蒋介石的政治作派已经偏离了孙中山的革命遗训,她不愿见到妹妹与之同流合污,眼看着原本和自己同一战线的大哥母亲纷纷被“策反”,深知蒋宋联姻已成定局的宋庆龄痛苦不已。

其实在那个军阀时代,蒋宋联姻对蒋介石来说是锦上添花,并不是根本,主要还是蒋介石个人实力,起初宋家人,包括宋美龄在内,都是看不上蒋介石的,后来态度才发生转变。

试想如果蒋介石只是无名小卒,宋家怎可能为爱女放弃一众乘龙快婿,去挂他这一棵作风不良、劣迹斑斑的歪脖子树。

蒋宋的结合,其中包含的政治意义,是宋家为了家族利益,选择加入支持蒋介石的阵营,而放弃了宋庆龄这一派。

随着蒋宋的结合,宋庆龄再度成为势单力薄的孤雁,出走在外,在革命的低潮中继续为革命重新崛起而努力。

宋美龄则背靠夫婿,在国民政府中获得高高在上的地位。

蒋介石也兑现诺言,将宋子文和孔祥熙先后调入南京国民政府任职,孔祥熙收益最大,仕途更飞黄腾达。

尽管在办婚礼前,各路记者都大力鼓吹蒋宋之间的罗曼史,声称双方的婚姻完全建立在爱情基础上。

但后来的一切,都印证了宋庆龄所说的那句话:

“他俩的结合是政治,不是爱情!”

演绎多重社会角色的宋美龄

宋美龄通过联姻进入蒋介石政治集团中,也进入了一场由财力、权力、魅力交织的政治漩涡,其个人影响力也逐渐渗透进政治环节,“宋家三小姐”的身份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国民政府夫人光环。

对内,她随夫南征北伐,对外,她凭借自己流利的英文、与生俱来的野心头脑,积极充当蒋介石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耳舌。

这也正合蒋介石的意,如果宋美龄只扮演单纯的妻子角色,未免“大材小用”了。

他娶宋美龄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成为自己的政治伴侣,而宋美龄的交际能力,弥补了蒋介石这方面的不足,在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抗战期间,宋美龄极力争取国际支援,赴美展开巡回演讲,与罗斯福夫妇把酒言欢,风头尽出。

宋美龄的访美取得巨大成功,她回国后,数以亿计的美元援助也汇了过来,令蒋介石大喜过望,大赞宋美龄:

“她的价值相当于20个师!”

但宋美龄竭力争取的美援,也带有无法回避的时代和个人局限性,她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巩固蒋介石政权的统治,维护国民党及其所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利益。

不可否认,宋美龄争取来的美援,的确为抗战事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贡献,但由于蒋介石在国民党中起到的最高决策作用,令美援真正发挥到抗日战场上的作用大打折扣,大多成了为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的资本。

而且蒋介石也越来越依赖美援,遇事不决就求美,对罗斯福和美英政府感激涕零,发誓要与美英共存亡、同成败,甚至直接致电宋子文:

“中国对国际政策,无论军事、政治皆唯美国马首是瞻。”

老蒋发话,凡美国不参加的事,中国一概不参加,如美国参加,则中国必共同参加。

由此可见,蒋介石对美国有着极大的依附性,这也是宋美龄拉美援的副作用——钱是有了,但也让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权成了依赖美国的“巨婴”。

但宋美龄和哥哥宋子文却并不觉得蒋介石过度依赖美援有什么问题,如果说宋美龄还讲究体面,那么宋子文为了给老蒋拉美援,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这番恨不能从美国人身上刮下一层骨头的做法,除了让国内人民痛骂其是“卖国贼”,美国人也同样觉得不是滋味。

罗斯福、摩根索等人都隐隐觉得好像是被蒋宋“敲诈勒索”了。

摩根索私下甚至怒气冲冲地大骂:

“连一个子儿也不会再给蒋介石了,让这个骗子跳长江去吧!”

美援的部分流向也值得玩味,宋家人如此竭尽全力拉美援,除去的确是跟蒋介石牢牢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缘故,也是为了家族利益。

宋家人在国难深重的抗战时期,大发国难财,美国联邦调查局在研究宋子文的战时档案时发现,1944年,宋子文仅在美国的财产就超过了4700万美元。

国内人民水深火热,宋家人却赚了个盆满钵满,他们日后的首富名声,绝大部分都是靠着搜刮民脂民膏积累起来的。

落魄白宫

抗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的节节败退,也令宋美龄的政治外交陷入困境。

1948年赴美求援,堪称宋美龄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从1947年开始,国民党在军事上一路溃败,政治、经济、外交形势都极不乐观,进入1948年,金融崩溃、物价飞涨、三大战役全输、精锐溃散等,令蒋介石水深火热。

国民党政权面临分崩离析,在这种背景下,宋美龄再度赴美,向新上台的杜鲁门总统争取援助。

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宋美龄忽略了此时的国民党形势已不同往日。

宋美龄希望美国能继续实施援华计划,但美国却认为国民党大势已去,蒋介石已成无用武之地的弃子,没有再援助的必要。

因此美国对宋美龄明面上客气招待,但绝口不提援助一事,令宋美龄屡屡碰壁。

而且杜鲁门也对蒋宋的贪得无厌心怀芥蒂,不仅拒绝了宋美龄的请求,还向外界披露了宋氏家族的中饱私囊的现象。

“他们个个都是贼,个个都他妈的是贼,他们从我们给蒋送去的38亿美元中偷去了7亿5千万,用这笔钱在圣保罗搞房地产投资,有的房地产就在纽约市......”

杜鲁门大骂道。

求援未果的宋美龄只好准备打道回府,然而国内局势却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解放军攻占南京,高悬在总统府上空的青天白日旗轰然倒下,也止住了宋美龄往返的步伐。

蒋介石带着国民党分批逃向台湾,自此再也没有踏上大陆一步。

而台湾的日子也不好过,乌泱泱从大陆冲来那么多人,人口激增、物价飞涨,岛内民生困顿,再加上美国有舍蒋的意图,断言如果美国不出兵,1950年台湾就将被共产党拿下。

整个台湾都人心惶惶,国民党高官都纷纷逃往海外,形势令蒋介石焦头烂额。

宋美龄在美国一直住到1950年,期间蒋介石非常害怕老婆也不回来了,几次三番催促宋美龄回台,见形势如此,宋美龄飞回丈夫身边。

夫人的回归,令惶惶不安的老蒋如释重负。

急于为丈夫分担压力的宋美龄,一回来就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工作中,前线后方,但凡蒋介石出现的地方,必有宋美龄的陪同。

极力为蒋介石政权争取援助,成为了困居台湾的宋美龄后半生的主要职责,她从事各项政治社会活动,开辟自己在台湾的政治版图,使自己在台湾政治舞台上长期屹立不倒。

杜鹃声里斜阳暮

1975年4月5日,宋美龄称之为“一生中最伤痛的事”出现了,蒋介石病逝。

蒋介石一去世,孔祥熙的长子孔令侃就匆匆从美国飞回台湾,准备与蒋经国争权,和“夫人派”势力一起欲拥立宋美龄继任国民党总裁。

但国民党却作出决定,将“国民党总裁”的头衔永久保留给已逝的蒋介石,谁都不得使用,并推举蒋经国担任国民党主席。

宋美龄的地位霎时尴尬起来。

蒋经国上台后,与宋美龄早就存在的隔阂也逐渐加深,哪怕宋美龄已失去最大的靠山,无力再与蒋经国抗衡,但她的存在也总是令蒋经国不舒服。

他绝不允许孔宋家族有任何一丝染指台湾政坛的可能。

1975年,宋美龄离开台湾,隐居美国,一去就是11年之久。

宋美龄在美国的晚年生活十分恬淡自在,住在纽约长岛的一栋豪华别墅中,这栋房子本是孔祥熙的资产,后来又归了孔令侃,被孔家后辈拿来招待姨妈。

宋美龄在美国拥有约30名侍从人员,孔宋亲戚大多都在美国,经常来探望她。

只是在赴美前,姐夫孔祥熙、弟弟宋子安、大姐宋霭龄都已先后去世,赴美后,二姐宋庆龄也于1981年去世。

亲人的相继离世令宋美龄倍觉悲凉孤寂。

宋美龄身在美国,依旧心系台湾政坛,1986年,宋美龄借参加蒋介石百年冥寿纪念活动的名义,重返台湾。

令她最受打击的是1988年蒋经国的离世,91岁的宋美龄哀恸不已,她虽与蒋经国多年不合,但毕竟也是名义上的母子。

况且蒋经国的去世,也昭示着蒋家王朝统治的终结,宋美龄怎能不感伤。

宋美龄送走了蒋经国,又送走了他的两个孩子蒋孝文、蒋孝武,又看到蒋家最后一位能奋力一搏的男丁,蒋纬国也在政坛失势,蒋介石的铜像被四处打砸破坏。

于是在台度过五个春秋后,宋美龄又回了美国,自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宋美龄内心是不愿离开台湾的,她为蒋家王朝倾注了太多心血,可是随着蒋氏政权的日渐式微,宋美龄留不下去了。

1997年3月23日,宋美龄在纽约长岛寓所中迎来了她的百岁华诞。

2003年10月23日,居住在曼哈顿住宅的宋美龄出现感冒症状,医生初步诊断为肺炎,此时的宋美龄已经103岁高龄,这一日的深夜,宋美龄在睡梦中停止了呼吸。

蒋家子嗣凋零,宋美龄在孔家三个比较亲近的小辈又都走在她前头,宋美龄弥留之际,是外甥女孔令仪夫妇、曾孙蒋孝勇之子蒋友常,以及追随她40年的武官宋亨霖守在身侧。

宋美龄抬眼看到最亲近的孔令仪就在身边,才放心地闭上了双眼。

看着老太太停止呼吸后,孔令仪朗读了《圣经》和诗歌。

宋亨霖向外界透露,老夫人走得十分平静祥和,没有一丝痛苦。

各界记者惊悉宋美龄或将不久于世,都早早扛着长枪短炮守在别墅外,整整守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才看到宋美龄的遗体被裹在一条羊毛毯里,被匆匆从屋里抬出,送上了灵车。

记者们想追上去拍照,却被保镖阻拦,只能遗憾地望着灵车离去。

尽管宋美龄生前曾表示过不想葬在美国,最希望能葬在上海宋氏陵园母亲墓旁,但她10多年前却在纽约北郊芬克里夫墓园为自己选购了一处墓室,大姐宋霭龄一家都葬在这里,也成了宋美龄最后的归宿。

孔令仪表示,宋美龄生前没有留下任何回忆录、日记或重要信函。

没有回忆录也是一大憾事,宋美龄就这么带着无数秘密谢幕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