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家庭成员躺进棺木内,播放哀乐,念“悼词”,殡葬服务亲人们与“遗体”鞠躬告别……
4月4日,绍兴市10户家庭通过网络报名,在市殡仪馆一间告别大厅内模拟“亲人告别仪式”,8户家庭有人进行了“入棺体验”。
“举办这样的生命教育活动,是让参与者体悟生命的意义,殡仪馆更加珍惜亲情。”5日,绍兴市殡仪馆办公室主任王宝华告诉澎湃新闻()。
该活动由绍兴市殡仪馆与某教育机构联合开展。3月初,该教育机构向其微信群内的2000余户家庭发出征集,最后有10户家庭报名。
4日上午,丧葬一条龙10户家庭共30余人着深色正装来到绍兴市殡仪馆C号告别大厅,其中既有一家三口,也有祖孙三代,还有母亲瞒着丈夫带女儿来的,参与者年龄最大的76岁,白事公司最小的7岁。
据上述教育机构负责人崔柳介绍,C号厅中的棺木、花圈等陈设不变,只是厅中央悬挂的横幅由“遗体告别仪式”改成了“亲人告别仪式”。
最先入棺体验的是76岁的田先生,与他一同前来的有子女、外孙、孙女。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田先生躺入棺木,丧葬服务公司缓缓地被推到大厅中央。
哀乐响起。主持人致“悼词”:“现在我们将告别田先生,感谢他为社会奉献的爱与力量……”
“悼词”结束,大家绕棺木一周后,棺木被推出告别大厅。
当天,10户参加活动的家庭中有8户家庭各有一人进行了“入棺体验”。
“都是成年人。有个13岁的女孩也想体验,殡葬礼仪服务我们拒绝了,主要是考虑家长在感情上不能接受。”崔柳告诉澎湃新闻,有些家庭成员在现场长跪不起、失声痛哭。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名母亲入棺体验时,15岁的女儿突然跪倒,放声大哭。母亲的“告别会”结束后,在场的人将她扶起,母女俩又抱头痛哭。后来了解到,女孩的父母早年离婚,由母亲带大,母女间感情很深。
39岁的余女士告诉《绍兴日报》“掌上绍兴”客户端,躺入棺木的那一刻,她觉得一颗心放下了,自己应该安详、面带微笑地与这个世界告别。她说,这次体验使她对人生的终极目标有了新的思考,人在世时应该充满大爱,乐观对待每一天。
40岁的沈女士说,参加活动前,她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因为辛苦10多年赚的160万元被骗。和女儿参加活动后,她发现痛苦得到了释放,“有时我们对困难看得太重、对名利看得太重。其实,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让心灵得到释放,而不是被名利所牵着走。”
“我们组织过100多场各类公益教育活动,以往任何一场的参与者没有低于100户的,这场活动是人数最少的。”崔柳说,“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人对死亡、殡仪馆等有忌讳——这更加体现了生命教育的必要,可以培养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精彩。明年,我们还会举行类似活动,希望有更多的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