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人崇拜火,敬火为神,视火为蒙古民族生命绵延不绝的象征,视火为温暖和光明的源泉,赐予人们幸福和吉祥。
在草原上,每年腊月二十三要举行祭火活动,这天既是小年,也是送迎火神的年火日。
祭火是蒙古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祭祀活动之一,这一习俗已经沿袭了上千年。草原儿女视祭火这一习俗为祖辈流传下来的最珍贵的礼物。 祭火代表着这个大家族绵延不断,香火旺盛,火灭了就代表这个家族的血脉断了。
在这一天,草原儿女身着盛装、相约结伴。放眼望去,艳丽的颜色丝毫不显夸张,反而有一种时尚的潮范儿在,撞色元素凸显了草原人民热情豪爽的鲜明个性。
仔细打量一下,每一件蒙古袍都分外精致典雅,雍容华贵的狐狸毛帽子、俏皮可爱的羊羔皮外套、坚韧刚劲的鹿皮大衣,全都透露着两个字——“讲究”。
“今天是我们蒙古族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祭拜火神,祈祷来年丰调雨顺,幸福安康。”钢巴特尔说。
这天一大早,钢巴特尔一家就开始清扫自家的卫生。车子、房子都要清扫干净,以扫祛厄运,迎接新喜。他的妻子准备了羊胸叉,再配上羊肉里最高级的肉类,为祭火仪式准备全家人的食物。
全家人虔诚地祭拜祖先以及家里供奉的神灵,为神灵点燃油灯。
钢巴特作为家里的男主人要在自家院子里燃放鞭炮,女主人要给家人倒茶、敬酒。
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就要开始祭火仪式了,祭拜火神时,要用五色的绸缎、红枣、奶食品、砖茶、酒、羊胸叉来贡火神,这时由专人吟诵祭火祝辞。
祈祷毕,家人围绕篝火顺时针转三圈。第一圈时向火中投放羊胸叉,祈福长生天带给人们幸福安康、平安吉祥;第二圈时献酒,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事业兴旺发达;第三圈时投放五谷、桑梓等物品祭祀火神,祈福全家人衣食丰沛,财运旺盛。
转完三圈祭火后,大家来到祝颂人面前,威望高的人举起大祭盘,带领大家高呼招福辞:呼列!呼列!招福辞的高呼与祭词的诵读为今年的祭火仪式画上了句号。
祭火仪式结束后,钢巴特尔一家其乐融融地围坐在成吉思汗像前共享祭灶饭“嘎林布达”,诵读“朵日纳”经文,献唱酒祭歌,打开了迎接新年的序幕。
钢巴特的女儿高娃告诉记者:“现在城市化的发展太快,从祖辈上传下来的家族祭火仪式,渐渐地有了新形式,当地政府为了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会在民族文化广场上组织公共的祭火仪式,就是要让我们这些小辈们记住这个节日,把蒙古族文化传承下来”。
城市化的发展确实是带领着蒙古族人跟上了新时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这是每一个新一辈的草原儿女应该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