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九江:非遗技艺 匠心传承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09 16:04

全媒体记者 曹磊 姜宁惠

“这是在做什么?”“这是制浆糊,是不是看起来挺简单,其实,仅仅这一步就需要三五年的功夫。”操作间里,刘九江正汗流浃背、有条不紊地忙活着。

“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立轴作为中国最传统的书画装裱形式,在晋朝已经存在,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所谓“三分画、七分裱”。传统装裱工序繁复,需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因此从业者寥寥。丰利镇老匠人刘九江16岁师从古丰文苑徐善华先生学画。21岁又投南通名裱陆智良先生门下,学习传统字画装裱。24岁得机缘拜北京故宫李振江先生为师,修习揭旧修复,得其真传。从事书画装裱已30余年,做工考究,名闻遐迩。

刘九江介绍,传统书画装裱工艺繁杂,需要18个步骤70多道工序,每日与案台、裁板、排笔、棕刷、马蹄刀等工具为伴,若非精品,绝不示人,“我刚刚展示的每一道工序都有数十年的功夫,虽说一转眼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每当裱出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心里都十分自豪。”

      随着用时更短、造价更低的机器化装裱日益盛行,需要严谨和精细工艺的传统手工装裱技艺变得尤为珍贵。因为只有通过手工,才能体现中国画浓淡干湿、墨分五色的独特韵味,百年之后,还能再次“翻新”。眼下,作为从业30多年的老匠人,刘九江最关心的就是这项传统技艺的传承,“我是手艺人,也是‘守艺人’,又是非遗传承人,这些年,我也用心带了几个徒弟,我总感觉我有一份责任让这门千年的技艺能传承下去。”